|
|
|||
|
||||
Overview●簡介● 莊子說: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」世間技藝、知識學問,隨類不同,無量無邊。是什麼因緣,引你搜尋《靈修路上看莊子》這本書?是莊子哲思的博大精深、意象的壯麗渾厚?文字的汪洋恣肆?或是你還在摸索修行方向、不知靈修之路的層層境界? 《莊子》有內篇、外篇和雜篇三部分。內篇是莊子自己的心法,蘊藏道學真諦;外篇是離莊子較近的弟子所撰,可視為內篇的輔助,與莊學之妙,相去不遠;雜篇呢?應是後學所作,內容兼攝諸家之學,頗有旁通其餘各家思想之功。 《莊子》,幾千來年的曠世之作,它的智慧不是熟背強記可得的,它的辯才無礙也不是條理分析能學來的。內篇〈大宗師〉說:「古之真人,其寢不夢,其覺無憂,其食不甘,其息深深。」真人,真正明瞭道的人,並非一般所謂修道近於成仙的道士,而是真正得道證道的聖人,是明心見性的菩薩。見了道,才真懂得如何修道,才有真正的般若智慧。 如果你已在修行路上,《靈修路上看莊子》將是你從修煉天道提升至佛道,很重要的一本書。作者蔡武陽博士多年精研《華嚴》,深入一乘佛法後,回頭讀老莊,藉由此書,他期盼帶你圓悟圓解《莊子》主要篇章的真諦,教你如何回歸自性、融入大自然,與天地合一,「魚相忘乎湖,人相忘乎道術」,常與道相隨。 Full Product DetailsAuthor: 蔡武陽 , Wu-Yang TsaiPublisher: Ehgbooks Imprint: Ehgbooks Dimensions: Width: 15.20cm , Height: 1.20cm , Length: 22.90cm Weight: 0.304kg ISBN: 9781647841089ISBN 10: 1647841089 Pages: 204 Publication Date: 01 September 2021 Audience: General/trade , General Format: Paperback Publisher's Status: Active Availability: In stock We have confirmation that this item is in stock with the supplier. It will be ordered in for you and dispatched immediately. Language: Chinese Table of ContentsReviews, , ? , , , , ? , ?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) , , , ) , , , (Axial Age), , , , , , , , , , , , ? , , ? , , , , , , , DNA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, : , ? , ? , ? ? , , , , , , , , , ? "如果一生只能讀一本靈性古書,你會選哪一本擺在書架上,陪你從青春年少到年華老去? 孔孟老莊,中國四哲,是知識份子跨越時空的良師益友,哪一位聖哲說的道理既鏗鏘有力、擲地有聲,又清新脫俗、動人心扉?誰能把寓言故事說到恍惚難解,又令人回味無窮? 公元前三百多年,戰國時期的莊子,是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人和發展者。他不僅是哲學史上著名的思想家,也是文學史上不朽的散文家,文字汪洋恣肆,意象雄渾飛躍,想像奇特豐富,情致高雅曠達,靈氣絕妙脫俗。《莊子》一書,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,同時,也代表了先秦散文、哲學的最高成就。 莊子,這位明心見性的大聖人,相當於《華嚴》初住菩薩,所說真理,介於天道與一乘佛道之間。《莊子》有內篇、外篇和雜篇三部分。內篇是莊子自己的心法,最得道學真諦;外篇是離莊子比較近的弟子所作,可視為內篇的輔佐,即使未完全得莊學之妙,也相去不遠;雜篇是莊子的後學所寫,內容兼攝諸家之學,雖然離莊學真義已遠,但仍有旁通其餘各家思想之功。 《莊子》內篇及外篇成書於""軸心時代""(Axial Age),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。不論你是否讀過整本《莊子》,對〈逍遙遊〉、〈齊物論〉、〈渾沌之死〉及〈秋水〉一定耳熟能詳。然而,不論莊子文章如何氣勢磅礴,氣質如何優雅,現代人讀來,不免深奧難明,多家注釋不見得能引你與莊子同遊,即使是白話解說的文哲書刊,仍環繞著世間法看莊子,亦不乏藉文抒情、附會風雅者。千古以來,《莊子》的不朽,在於時下文青的風花雪月嗎?那麼,莊子思想扣人心弦之深,深在何處? 莊子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,在於追求""與造化同逍遙"",像天地萬物般自然祥和、寧靜愉悅、精采自足,不隨俗世競逐功名利祿。從〈逍遙遊〉一文,我們看到他編織著超越人類知識想像所及的意境。在最精采的〈齊物論〉文章裡,他主張人與萬物同等齊觀、物我一體,這個""天人合一""的境界影響之深遠,深深隱含在歷代中國人的DNA裡。莊子主張世界萬物,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,看起來雖然千差萬別,歸根究柢是齊一的,沒有所謂的是非或不同。透過〈齊物論〉,他意圖消解人類對世俗價值的盲從與執著,想要解開儒墨兩家是非對立的學說論辯。 外雜篇的代表作,〈秋水篇〉,再次闡發了〈齊物論〉的旨趣,其主題論述在""河伯""與""海若""的對話中展開,就在河老大與海龍王的問答間,破解人間小大、是非、貴賤等的對立與執著分別。其實,莊子追求的回歸到""萬物一體"",就是佛法裡的""入不二法門"",語言文字雖有不同,佛佛道同,所說皆指向去除我執,由無我而達到平等一如。 〈大宗師〉又說:「與其譽堯而非桀也,不如兩忘而化其道。」為什麼莊子此處和儒家大唱反調?為何莊子以""道""為師,追求清心寂神、離形去智?他何以認為應該消解是非善惡等價值觀念的偏執,從而實現對世俗倫常的超越?莊子所謂的真人境界是什麼?〈應帝王〉倡導""無為而治""的政治思想,主張""帝王應是能夠聽任自然、順乎民情、行不言之教的聖人。""""至人之用心若鏡,不將不迎,應而不藏,故能勝物而不傷。""無心而任物化,行不言之教,順物自然,予民逍遙,這些智慧的道理何在,為何至今仍令人如此嚮往? 蔡武陽" Author InformationTab Content 6Author Website:Countries AvailableAll regions |